-
昨天是世界无车日,公共交通唱主角。“1分钱乘公交”“地铁半价”等实实在在的惠民活动,让市民感受到便利和温度。
近年,我市持续推进交通服务创新工作特色化、智慧化、适老化。在绿色出行创建中,我市交通创新服务相关指标均高质量完成,更多来自公共交通的科技感、细节化和人情味为市民所感知。
一是特色化服务,满足多元需求。公交车既是城市的窗口,也是便民的平台。我市不断丰富“公交服务产品”——开通定制公交、旅游公交、微公交、摆渡车、便民专线、返校专线等,满足市民、企业、学生、游客的出行需求;在城市远郊的景区、社区、站距较长线路等区域设立“招呼站”和“招呼区域”,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;在公交车上设置“流动妈咪小屋”和便民袋;在主要公交站点设置爱心驿站,放置饮水机、微波炉、书报架、应急药箱、维修工具等,方便市民休息、应急;对各县区城乡客运进行公交化改造,开通43条公交化运营线路,实现票价全部公交化。
二是智慧化服务,提供便捷信息。绿色出行创建期间,我市不断加快建设和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系统建设,使城市公共交通智能调度和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运行良好;在客流量较大的100个站点安装智能电子站牌。截至今年6月,洛阳可提供来车信息实时预报服务覆盖全部147条城市公交线路,预报率达到100%。公交移动支付如今已非常普遍,数据显示,2021年,全市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1.58亿人次,使用非现金支付客运量1.22亿人次。公共交通非现金支付比率为76.96%。近年,我市建成牡丹智行卡一卡通系统,全面实现乘坐公交和地铁移动支付,并与全国300多个城市实现互联互通。在牢靠的硬件基础上,我市还会在线上不定时推出优惠票价,方便市民出行。
三是适老化服务,关爱老年乘客。关爱老年人是绿色出行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。为此,我市改造141辆无障碍公交车,不断完善高铁站、客运站等对外枢纽的无障碍设施设备;目前,我市文旅专线等公交线路车辆有无障碍踏板和防车辆倾斜等功能。按照规划,今后,我市新增和更新公交车将会优先考虑低地板及低入口公交车辆;针对老人出游开通摆渡车、便民专线;在多数站点设置条形座椅,提升老人候车舒适度;完善公交敬老卡业务受理网点,开通线上服务功能,方便老人办理业务;提供右转停顿礼让、公交服务进社区等特色服务;实现敬老卡、老年卡“两码融合”,方便无智能手机的老人乘车……
未来,我市将动态收集市民建议,调整优化线路,合理布局站点,让市民尤其是老人出行更便捷,继续更好地开展为老服务。
-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